
余仁生廣告正在鬧得熱烘烘,惹來很多動保界朋友的極力反對,甚至杯葛。跟小狗一起長大的我,同時也是個媒體人,每次透過創作跟社會大眾分享一個概念,就是走在平衡多方的鋼線上,得失總難預知,多少明白當中失衡的局面。
看畢廣告,明白劇情需要安排角色對立,故事最終的訊息也是善意的,但在不斷重複長牙舞爪、尖牙李齒、血紅暴力的鏡頭 可看到,父親的憤怒、兒子的真切與黑狗的邪惡之間,狗兒所得到的「前設特質」是三者最重的,過程變相太刻意拉低狗兒的形象。如果能把「仁」推至黑狗/唐狗在大眾概念中可能承受的對待,進一步考慮落幾重「壞形象」予黑狗,那麼拍攝時落手可能不會那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