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地藝術(LAND ART )究竟是什麼來的?! 搞手竟然是來自香港大學建築系的教授!建築系喎,竟然唔係教建築、教起樓,而是教Art? 雖然知道很多讀建築的學生都是美術高手,但想不到在建築系教授眼中,地不是用來起樓,是用來搞藝術!
帶著充滿好奇的心,隨Land Art 導師麥詠詩 (Vincci) 在十月中旬與她的學生一同到考察的鄉村- 荔枝窩村,這村位於新界最東北面,是一條有過百年歷史的村落。
課程第一天與Vincci 及她的學生一同坐船前往荔枝窩,趁著一個多小時的航程,已急不及待向她了解一下。
Vincci 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,原來她設計的這個課程叫塑造大地 (Shaping the Landscape),由探討人類文化和大地的關係開始,課程中期會有四日field camp,2013年考察地點是林村,今年她選了荔枝窩村。
她希望讓大自然親自感染學生,在field camp 中訂下不同的主題,包括土壤、水源、光、聲音與動物。學生們分組按主題收集資料及材料進行藝術創作,在四日field camp完成後,同學們需要創作一個裝置藝術,以述說有關這條村的故事。Vincci 說:「課程的重點是感受、是認識大自然,藝術創作只是一個工具用來表達對自然的意見,著重是意見,透過藝術創作去表達。」
與她傾談之下,使我明白建築系原來不只是單講起樓,還顧及人與大地之間的關係。Vincci 自己本身是讀建築系,後來深造園境設計,在讀書的過程中,都是集中在教授在城市中起樓,後來她發現人的居所其實與大自然是密不可分,建築人的居所都是在這片大地上面。
在外國大地藝術已經發展有一段歷史,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,有很多藝術家很想跳出博物館的畫框,不再被地方所局限。藝術品不單不被地方所限,更應不被物料所限,藝術家們認為物料可以用泥土,樹葉,自然的物料去做,於是逐漸有Land Art 的發展。
塑造大地這個課程是香港大學通識課程的Common Core,任何學系的學生都可以選修,有些是來自工程系,也有讀醫護的學生。在短短的一個學期,要讓學生做一個建築的功課不太可行,反而做一件藝術品較為 可行,於是Vincci 如此設計,看學生們如何以藝術創作表達他們的意見。
四天的Field camp 很快便過去,學生們的藝術作品在第四天匯報後,再以一個月進行整理,即將進行展覽。
“Langue des Terres I土 • 話” 展覽詳情
11月14至12月2日
時間: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(星期一至五)、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八時(星期六及日)
地點:上環磅巷4號
“Langue des Terres I土 • 話” 展覽開幕
11月15日(星期六)
時間: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
地點:上環磅巷4號
“Langue des Terres I土 • 話” 荔枝窩大地藝術導賞
11月16日(星期日)
時間: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(包括馬料水碼頭至荔枝窩來回船程)
地點:荔枝窩村
活動:各組同學會以導賞認識帶領參加者認識及欣賞荔枝窩村,亦會分享他們創作的靈感及經驗。如欲認識什麼是大地藝術或聆聽學生的創作經驗,可在下址報名參加此項活動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1oClVty4CXsQI9eSMqlmhAApuqs-rzHnI69zqXBFi_3c/viewform?c=0&w=1
建築本身也是藝術的一環,一樣都是需要美感的,我想建築教授教藝術也不為過不是嗎 😀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