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走進雨傘廣場,都被這裏的藝術氛圍深深地吸引!不是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嗎?怎樣也想不到一場社會運動,竟然發揮香港人無窮的創意、無限的創造力,這不就是人的天性嗎?各人透過創作述說自己的心聲,藝術可以不分時間、地域、語言所限制,是最好的溝通方式!
在雨傘廣場慢步,你會發現無窮的笑料!一直也不明白為何「四點鐘許Sir 」這麼受歡迎,有過萬的Like,而另外兩位李Sir 和梁Sir 的Like 這麼少呢?這天我在雨傘廣場找到答案了!真的使人會心微笑!
百家布、百家被就見得多啦,百家傘還是第一次見,稱得為「雨傘藝術館」,百家傘當然是最具代表的視覺藝術,就在雨傘廣場的入口!百家傘充滿意思,代表的是一場社會運動、代表著市民對自由和民主的熱愛、代表對夢想的追尋、更代表催淚彈帶來的淚痕。
記得佔領運動的第二天,在旺角有一雙層巴士成為了「民主巴」,見證著駱驛不絕的市民將一個個的訴求貼在巴士之上,過了幾天「民主巴」變得像聖誕樹一樣!佔領運動第四天,在金鐘也出現了一幅「民主牆」,這幅牆最先的標題是「點解我哋企出嚟?」當時有義工在旁邊遞上不同顏色的Post-it 供市民寫下心聲,我想我是頭一百五十個貼上心聲的,殊不知這幅民主牆一日千里,很快就已經發展至樓梯、梯級,Post-it 一層一層貼得滿滿的。逐一細看,你可以發現市民有很多的心聲、心願、支持、祈盼,有的畫下漂亮的公仔、有的寫下漂亮的文字,總之就是創意無限,充滿色彩,這幅原先的民主牆現在名為連儂牆 Lennon Wall,每次到雨傘廣場都必會「到此一遊」的地方!
政府不斷說要發展創意工業、發展藝術、西九文化區等等,似乎都不及這次「推動」雨傘藝術館的發展來得有效果!相信自此以後香港不用再被稱為文化沙漠了,可以改名為「創意藝術」之都。
這個充滿藝術、充滿創意、充滿色彩的雨傘藝術館,你今日參觀咗未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