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過大圍鐵路站,看到五六十年代的大圍及沙田照片,原來以前的沙田是這樣的,有梯田、水稻田、畫舫旁仍有漁民在工作,原本沙田是一個海灣……都只能在相片中尋覓,上一代留給我們就只有相片……
沙田的地標就是城門河,長長的城門河給市民消閒休憇的地方,有市民在跑步、踩單車、閒逛。真正的城門河,其實並不是一條河,這裏的水是鹼的,是海水來的。真正的城門河應是源自大帽山,匯聚大城石澗及草城石澗的淡水,流經下城門水塘,下游出海處應是在大圍美林邨旁一處已進行渠道化的河道,然後河水就流出海,即是到達城門河這個已渠道化的海灣。
昔日的土地發展,為的是改善生活,使更多市民安居樂業,所以有新市鎮的出現,以應付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及人口膨脹。
今日的土地發展,諸如龍尾人工泳灘、新界東北新發展區、機場第三跑道、填海起豪宅 ……為的再是讓市民安居樂業嗎?還是要賺更多的錢?經濟發展真的這麼重要嗎?我們留給下一代就只有「錢」這個價值觀嗎?
分類:Gre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