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0日德國大選前夕,《圖片報》(Bild)派發4,100萬份選舉號外到各家各戶信箱,呼籲人民投票。出手這麼闊綽,是因為有多家廣告商在這份號外賣廣告。而這些廣告大部分都是配合選舉主題的。筆者姑且選出幾個突出例子:
- Haribo熊仔糖
熊仔糖廣告的標題是「肚子的決定」(Bauch-Entscheidung),語帶相關呼籲以直覺投票。
- 德意志銀行
德意志銀行的圖象廣告列出過去7個政黨聯盟的組合,右邊內文為:「64年聯邦共和國,22屆政府,8位總理,5次不信任動議,兩種貨幣,以及一家以德國為家的國際銀行。」
- 郵購公司Pearl
這個廣告標題勁搶:投票有錢收,每家有10歐元!原來是郵購公司吸引讀者登記的伎倆。你有沒有投票不要緊,有登記就有10歐元禮券。登記網址還叫「投票金」(Wahlgeld),抽水抽到盡。
- 百貨公司C&A
這廣告跟平時C&A的廣告差不多,不過caption就度身訂造:「選舉後承諾仍然有效:每買兩件貨品,第二件即半價。」
- RAMA人造牛油
連人造牛油廣告都抽水!這款新上市的人造牛油內含真牛油成分,於是就以「德國最美味的聯盟」為口號。
- Netto超級市場
選票也是被用來抽水的對象。例如這家超市就以「揀得越多,選舉越好!」
香港也有廣告商拿政治話題來做噱頭,不過一年都無五個。其實只要玩得恰度好處,就可以加深受眾的品牌印象,實在不用一聽到政治就退避三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