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麟峰兄的攝影作品集《抱那出海柔情》之增訂版[1]於今年書展推出,現在不介紹他的作品,還待何時?
與祁兄結緣,始於他的《暢遊香港九大石澗》[2],是記載本地九條主要山澗的旅行筆記。後來與友人遊黃龍坑,幾個大男人要攀越懸崖峭壁才能離開石澗,險象橫生,只怪領隊沒有熟讀此奇書。幾年後,我獲邀參與漁護署一本郊野攝影集[3],以為自已攝影功夫很了得。翻到影集裡祁兄的大作「破邊月華」,才明白「榮幸」之意。當時還是透過作品認識祁兄,和他交朋友是後來的事。
祁兄自小熱愛遠足,遊走香港山野凡卅多年,並創立縱橫旅行隊。《抱那出海柔情》是祁兄過去十多年風景攝影的選集和旅行隨筆。適當時間處身適當地方,是拍出好照片的必要條件,而非充分條件。祁兄遊歷經驗豐富,他的「適當地方」多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輕易到達。更重要的,是祁兄的觀點。以破邊月華為例,所用的技巧絕大多數攝影人都知道,能拍出這動人意境的,又能有幾人?
風景攝影大師亞當斯 (Ansel Adams) 強調 “visualization" (姑且譯作「預觀」),粗略指按下快門前要預先想好照片的效果,從而決定用甚麼鏡頭、快門速度、光圈、顯映時間等。這看似技術問題,其實是美學抉擇。由是觀之,祁兄的作品並非記錄照片,而是創作,是他對自然風光的感悟。本地風景攝影家艾思滔 (Edward Stokes) 嘗說,香港城市與郊野結合緊密,世間罕有。但這特色似乎不為香港人注意。城市發展不斷、環境污染不絕,自然風光日漸褪色。祁兄的作品樸實無華,構圖簡潔有力,細節處理洽到好處,是他對消逝中自然美的種種回憶。
沒有人物的純粹風景照片,看似與商業社會脫節、遠離現代煩囂,祁兄的作品可以是城市人的心靈慰藉。Jared Diamond 在 “The Third Chimpanzee" 指[4],人類是當今生態系統最具力量的掠奪者 (predator)。人類自古不斷改變自然環境以為生,規模於工業革命後急速上升。人性短視,只顧眼前利益。改變自然環境的代價大多並不只是由個人承受,更會影響其他人及後世。以現時知識的局限,實無法準確預測改變環境的影響,難以準確評估成本效益。胡亂改變自然環境帶來的長遠效果尚未可知,只是到揭盅時大概已經太遲。
日月交替的循環不息、流水沖刷的光影流動,是大自然的時間尺度,在人類文明未有之時,這些風景早就存在。時至今日,頑石也敵不過「發展」。在香港,由「丁權」引來的「發展」,除了毀掉龍尾,還漫延至西貢郊野公園。祁兄記憶中的風景,遲早只剩照片上的影像。照片沒法再記下的,才最令人婉惜。
《抱那山海柔情》除了收錄祁兄的攝影作品,還有他的旅行隨筆。祁兄古文根底扎實,文章大有柳宗元山水遊記之風,非常可讀。祁兄的攝影、文字感動了我,相信將感動更多讀者,喚醒大眾保育大自然的覺悟。
附註:
[1] 祁麟峰 (2013) 《抱那山海柔情》增訂版,香港:香港自然探索學會。自然探索學會的書展攤位在 1A-B31。
[2] 祁麟峰 (1987) 《暢遊香港九大石澗》,香港:雅苑出版社。
[3] 漁農自然護理署 / 郊野公園之友會(編) (2000) 《樂在健行》,香港:天地圖書。
[4] Diamond, Jared (1991) The Third Chimpanzee: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. New York: Harper Collins.
分類:Green